1.  > 农业基地

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

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以及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智能大棚成功案例?

1、智能大棚成功案例?

在一栋栋标准化大棚内,立体化种植的食用菌分层排列,一朵朵头顶“黑帽”、身着“雪白长裙”的红托竹荪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工人分散在基地内忙着采摘,分拣、搬运、清理、烘烤……深冬时节,地处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的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我们种植的是红托竹荪,先前多在南方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高,被称为‘菌中皇后’。公司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南菇北移,赶上新春期间上市,市场价每公斤能到200元,现在每天采收1000公斤左右,市场供不应求。”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大鹏介绍。

近年来,龙城区联合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22年,通过工商资本下乡,该镇成功引入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并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南菇北移珍稀食用菌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走上特色产业致富路。

一栋栋现代化温室集中连片,智能化温控设施配备齐全,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可实现自动调控。据介绍,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在联合镇建设智能化大棚92栋,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每棚每年可创造产值约80万元,带动6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每人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

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是联合镇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联合镇不断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径,利用脱贫攻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积极推动食用菌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目前,联合镇食用菌种植项目已覆盖12个行政村,种植大棚1000余栋,食用菌年产量近1万吨。全镇成立9家食用菌业公司和9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以食用菌为主的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2021年联合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22年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后,联合镇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所合作,全力抓好食用菌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成果转化、人才合作、项目合作等工作,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龙城区联合镇党委书记李阿曼说。

1. 有很多。
2. 这是因为智能大棚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从而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此外,智能大棚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种植管理和资源利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3. 智能大棚的成功案例不仅仅局限于农业领域,还延伸到城市农业、垂直农场等领域。
智能大棚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此外,智能大棚还能够实现农业的精准种植和智能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成功案例分享,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安徽滁州小李庄智能大棚建设。

安徽省滁州市是农业生产大市之一,也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商品粮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六分之一,被誉为“安徽粮仓”。滁州人民在如何将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的道路上一直探索。2012年滁州市开始发展农业物联网,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筹划,以及在市政府的扶持下,初步形成“一个市中心、七个县平台、若干示范点”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的整体布局。

本次小李庄智慧大棚建设项目是汊河镇2020年引进的非贫困村到村产业项目,占地5184万平方米,由该镇村自发参与联动建设。该项目可以带动周边贫困人户参与就业,也能吸纳更多科技型农业的注入,每年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于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和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滁州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