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内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乡村建设运动名词解释
乡村建设运动是是20世纪上半期(1901到1949年间)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由知识精英倡导的乡村改良实践探索活动。
乡村建设运动意思: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
乡村建设运动 政治运动指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即由一定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所发动与领导的具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社会活动。
由此而兴起的社会运动称为乡村教育运动或乡村建设运动 。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乡村建设的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米迪刚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翟城创办的“村治”。
2、乡村建设运动是什么意思
乡村建设运动意思: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个试图通过发展乡村经济和文化来改善农村状况的运动。这个运动本来是一个有前途的尝试,但最终却陷入了“乡村建设运动却不动乡村”的窘境。
乡村建设运动 政治运动指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即由一定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所发动与领导的具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社会活动。
奉行乡村建设理论的人物被称之为乡村建设派,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个政治派别 。由此而兴起的社会运动称为乡村教育运动或乡村建设运动 。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
3、乡村建设派的成立背景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土地革命,动摇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也濒临破产的边缘。农村问题成了举国瞩目的问题。
奉行乡村建设理论的人物被称之为乡村建设派,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个政治派别 。由此而兴起的社会运动称为乡村教育运动或乡村建设运动 。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
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
乡村建设派,由于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土地革命的兴起,从而导致中国农村经济也濒临破产的边缘,而在在“建设”农村、“复兴”农村的呼吁声中,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为凋敝的农村寻求出路。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是什么?
一是时代背景,二是中国现实背景,三是知识背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延续和深入的大背景之中。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既是一种普遍趋势,又是重要的时代特征。
年10月,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时代背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另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
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