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方面建设乡村生态意识,生态乡村建设的现状调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家方面建设乡村生态意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家方面建设乡村生态意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中国学术界生态文明概念的由来?
1987年6月,生态农业科学家叶谦吉在全国生态农业研讨会上,针对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态势,呼吁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去年9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编写会议上,到会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都特别回忆起他当年所下的这个定义。”黎祖交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变化先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生态文明的制度和政策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以后,学者们探索的力度、深度、广度都加大了。
生态文明的认识:从启蒙、觉醒到蝶变
在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很多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比如,环保部门偏重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林业部门更加强调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等内容;能源系统更多从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角度研究;农业等职能部门也都结合各自的领域有所侧重。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关注体制、机制和政策的研究;中国社科院的有关机构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研究气候变化比较多;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也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区域评估、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一些高校研究机构的理论性更强些。
伴随生态文明认识的深化,不少部门都在完善相关政策。以环保部门为例,一位长期在环保部门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1995年,原国家环保局发布《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开启了生态意识的启蒙。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代国务院起草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草案),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这个《纲要》,首次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框架。后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出台。”
“相关专家的文献检索结果显示,2003年中共中央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生态文明’概念第一次写入我们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式文件。”黎祖交回忆说。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中的梳理,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概念和要求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做出全面部署,并对生态文明理念首次做出科学概括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大量内容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方面。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是在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党内外人士与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黎祖交说。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再到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是从专家到决策者,再到普通公众觉醒的过程。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到内容,从哲学到应用学科,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更大的意义在于,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
生态文明的建设:从不重视到全面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推进的力度在加大。对中国来说,生态文明的探索常常是从现实需要出发,比如,中国面临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实践都在加快。”李佐军说。
提及生态治理实践,黎祖交给记者讲了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据他回忆,继实施自1978年至1996年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一、二期工程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20多项重大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其范围之广、投资之巨、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堪称世界之最。”
另一个让黎祖交印象深刻的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连续开展的生态恢复大型实验活动。“这个‘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成功案例,连同其他一些地方‘封山育林’、‘禁牧还草’的成功实践,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黎祖交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的印象中,有三件环境事件影响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1998年长江洪水以及严重沙尘暴发生之后,中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砍林人逐渐变成植树人。2003年北京非典事件前后,理论界曾经有过一波关于生态文明理论的探讨。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此引咎辞职。作为负责国家环保事务的最高领导者,解振华辞职后,中国环境保护的执法更加严格了。”周宏春对记者说。
回顾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周宏春评价道:“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政策研究,我国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认识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是绿色发展,这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减灾防灾、应对气候变化、碳交易市场、生态环境方面法律的完善等,我国生态文明的领域在逐步拓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环境保护的专业化管理,变成全社会所认识、所参与,所推动的热门话题。”
“我国正处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阶段,从过去不重视环境保护走向全面行动的阶段。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未来和人类文明,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王毅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家方面建设乡村生态意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家方面建设乡村生态意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