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基因控制(水稻矮秆基因控制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矮秆基因控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稻矮秆基因控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小麦和水稻矮秆基因作用机制
- 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
- 若高秆水稻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秆水稻由隐性基因a控制。...
- 矮秆水稻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吗
- 高中生物水稻某些品种茎秆的高矮
1、小麦和水稻矮秆基因作用机制
在拔节期Rht24b降低茎秆中活性GA,但提高了叶片中活性GA含量,可见Rht24b不仅影响GA代谢,且影响活性GA的时空分布。
矮秆基因的作用:株高是影响小麦株型和产量的重要性状。降低株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同时提高收获指数,从而实现小麦的增产与稳产。
是由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矮杆基因主要是sd1,矮秆基因利用的单一和遗传背景狭隘可能造成了遗传上的脆弱性,而已鉴定出的许多半矮秆和矮秆基因大多对水稻的农艺性状表现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它们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在我国以矮化育种为主的第二阶段中,我国采用了与世界各国际农业研究机构不同的矮秆种质资源,独立开展了“绿色革命”的工作。
也就是正常:矮杆= 9:7;如果这个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则F2会出现A-BB(正常):aaBB(矮秆)=3:1或AAB-(正常):AAbb(矮秆)=3:所以基因型还需进一步确定。也不知答案是不是这样子,供参考吧。
2、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
若高杆水稻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杆水稻由隐性基因a控制,现有一株水稻为矮杆,则控制其矮杆的一对基因一定是隐性的,即a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二者相加就是2/3。所以取子代矮杆抗病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纯合子概率是2/3。
3、若高秆水稻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秆水稻由隐性基因a控制。...
若高秆水稻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秆水稻由隐性基因a控制。
若后代中出现矮杆品种(Aa)则此矮杆水稻为基因突变。若无矮杆品种则此矮杆水稻发生不可遗传变异。水稻的表现型是环境与基因型共同决定的。所以在一片高杆(纯合)水稻田中,出现了矮秆水稻应该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杂交种之所以在产量及抗逆能力强是因为杂种优势,其染色体组成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其自交的F2会发生分离,当然就高矮不齐了,这很正常。
4、矮秆水稻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吗
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说明这种变异不是环境引起的。而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突变只有在DNA复制时才有可能发生。DNA复制的时期在分裂间期。
水稻的表现型是环境与基因型共同决定的。所以在一片高杆(纯合)水稻田中,出现了矮秆水稻应该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的动植物以及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特种中广泛存在。
普遍性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的动植物以及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特种中广泛存在。
矮秆等位变异Rht24b导致了更高的TaGA2ox-A9表达水平,进而降低了茎秆中活性GA含量,导致株高降低。转基因系和近等基因系表型分析显示,Rht24b降低株高但对产量无负效应。
5、高中生物水稻某些品种茎秆的高矮
水稻常见的品种有籼稻、粳稻、巨型稻、旱稻、浮水稻、杂交水稻、懒人稻、海水稻等,其中籼稻原产于亚热带,生长周期较短,粳稻的生长周期较长,巨型稻的麦穗较多,株高约为25米,而旱稻可以种植在旱地上。
九稻171水稻品种是优良高产品种。平均亩产量844公斤以上,九稻171水稻株高90cm,株型紧凑,叶色淡绿,茎秆粗壮,单株叶片14片,剑叶直立,穗长18cm,散穗型,着粒密度适中,每穗实粒85粒,千粒重25g。
茎秆和株高 每个茎的上部约有4~7个明显伸长(大于1cm)的节间,形成茎秆。主茎的总节数因水稻品种而有不同,有10~17个,深水稻有20多个。抽穗后可以测量茎长,即测定自地面到穗基部的长度,以cm表示。
水稻和玉米的分类地位是种子植物门。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已有多年生稻品种)。秆直立,高0.5-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无毛、松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特香型水稻品种是:野香优2号 野香优2号属优质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叶鞘、叶片绿色,谷粒黄色,稃尖秆黄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矮秆基因控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矮秆基因控制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